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水务资讯 - 水务新闻
分享到:
  
市水务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圆满交卷
2022-02-11 17:14:26 来源:本网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莞市水务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群众反映强烈、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眼于“补民生领域短板、促工作落地落实”,共确定排水系统整治、河道综合治理、防灾减灾、供水安全保障、水库移民等5大类共19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

  为全力以赴把事关民生保障和市政府部署的硬任务完成,落实好“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东莞市水务局紧盯重点、攻克难点,具体做法是:一是高点站位、高位推进:东莞市水务局把“实事办得实不实、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硬指标,局党组书记、局长挂点7项,所有项目均由相关分管领导直接负责。二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第一线成立临时党组织机制,东莞大堤除险加固段工程成立全部由党员组成的工程小组、在项目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创建党员先锋岗,工程较原定工期提前77天恢复通车。三是强化技术保障:邀请国内4家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以同台PK方式开展设计比拼;抽调直属单位多名技术骨干成立工作组,加强技术力量配置;开展全市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单位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四是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制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奖惩措施、监管办法、议事机制、督导机制、工作报送机制等一系列配套工作措施和机制,确保顺利推进。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公众网、现场广播解说、发放海报手册、宣传资料、精美礼品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宣传,提升市民参与度,扩大宣传范围。六是加强督导考核:建立每月督办机制,重点民生项目纳入河长制工作月度、年度考核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每月测评和年度工作考评,对进度滞后的镇街(园区)形成专门议题及名单,提请市领导对其约谈。

  截止2021年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民生项目全部顺利完成,主要成效是:一是进一步提高河道综合整治水平:建成150公里碧道,启动滨海湾至松山湖的碧道建设的任务目标;落实217条河涌整治,河涌水质消除黑臭;完成北海仔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土建部分,河涌水质稳定达到Ⅴ类;完成东江北干流码头堆场整治,复绿面积合计49266平方米;完成横沥镇村尾村碧桂园小区二期臭水沟整治,有效改善河涌及周边环境。二是持续强化排水系统治理:完成松山湖大道刘屋巷路口易涝点整治工程,自投入使用至今,未出现内涝积水现象;完成长安镇5个易涝点项目,目前已移交市城建局实施。2021年共完成13个易涝点整治,超过原定完成10个易涝点整治的年度目标。三是全面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开展全市“供水一张网”整合工作,实现市、镇、村三级供水业务统一经营管理;推动供水服务便利性,24小时“网上营业厅”系统已正式挂网上线运行;强化计划用水调整便民化,完成节水系统优化并投入使用。四是大力增强水库移民造血功能:开展大岭山镇旧飞鹅村村委后山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完成土方工程约20000m³,绿化面积3028.16㎡,惠及旧飞鹅村人口572人;升级改造黄江镇星光村集体旧厂房,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为星光村每年增加160.8万元租金收入,惠及星光村人口1467人。2021年,东莞市水务局安排中央及省市下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共4275.34万元,惠及水库移民21737人。五是不断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完成东江大道局部除险加固,达到防汛标准,新建一方观景台;全面完成樟木头镇仙泉水库除险加固,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强化石马河河口水闸、东引运河峡口和樟村水闸调度和预警机制,完成樟村新闸液压油缸更换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