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工作概况】2019年,东莞市用水总量19.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8%;万元GDP用水量20.8立方米,下降11%。全市水厂供水总量16.04亿立方米,日供水量439.55万立方米。新开建重大水务工程3项,完成投资0.52亿元。全市设置市镇村三级河长1039名,镇村级河长比上年增加121名。整治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22条,治理污染河涌109条。抵御强降雨等水旱灾害天气90次,消除城镇易涝点20个。全年拨付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3361万元,惠及扶持人口2.2万人。依法审批涉水行政事项568宗。水政监察执法查处、处置水事违法行为110宗。是年,东莞市获评“广东省节水型城市”称号,东莞市水务局被评为2019年度全市优秀市直单位。 【水务机构改革】2019年,按照东莞市机构改革方案要求,东莞市水务局将原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水旱灾害防治职能移交市应急管理局,原水功能区规划、排污口设置管理和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能移交市生态环境局,原水资源调查和确认登记管理职能移交市自然资源局,原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职能移交市农业农村局,无新增职能。 【河长制湖长制推进】2019年,东莞市印发《东莞市市领导挂点督办重点河涌工作方案》,落实市四套班子领导挂点督办28条重点污染河涌治理,首次召开石马河流域基层河长会议,全市民间河长、护河志愿者工作会议,发布《关于开展河长制湖长制重点工作攻坚行动的河长令》,试行镇、村河长年度述职评议制度,出台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责任追究和基层河长考核实施意见。全市设置市镇村三级河长1039名,镇村级河长比上年增加121名。全市各级河长巡河超过4.7万人次,发现整改问题1.7万个。建立河湖巡查专职队,巡查河湖段1585条。与东莞电视台合作设立河湖治理曝光台,播出27期,曝光问题河涌78条,市河长办发出交办通知书192份、督办函77份,整治问题1390个。推进落实河湖环境清理专项行动,麻涌华阳湖18.3千米碧道纳入10个省级试点范围并开始建设。全市举办“河湖保洁日”活动12期、“河湖治理大家谈”论坛131场,每季度组织“最美河涌”“最美河长”“最美巡河志愿者”评选活动,累计动员社会参与超150万人次。招募民间河长增至447人,护河志愿者登记注册数超6万名,全年开展护河活动380余次。印发《东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经2019年考核评定,道滘、麻涌、凤岗、松山湖、石龙、东城、黄江等7个镇级(园区)河长制工作获得优秀等次。 【重点水务工程建设】2019年,东莞市在建重大水务工程14宗,总投资32.65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3.9亿元,其中新开建项目3个,总投资9.63亿元,完成投资0.52亿元。东城街道下桥河片区内涝整治工程、东引运河下游石鼓水闸至虎门水闸段河道清淤清障应急工程、樟村泵站设备扩容升级改造工程、东莞市第三水厂生态补水应急工程等通过竣工验收。累计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区建设18个并通过竣工验收。茅洲河界河段综合整治工程(东莞部分)、马滩水闸改扩建工程、东江北干流石龙南岸整治工程、东引运河虎门城区段及桥头至企石水闸段河道清淤疏浚工程等项目全面完工。石马河河口东江水源保护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占总工程量78%。桥陇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凤岗段、塘厦段分别完成投资额83%、50%。印发《东莞市沿海水乡片区堤防达标建设规划(2019~2023)》,启动沿海水乡片346.18千米堤防达标加固建设,石碣镇刘屋堤段堤防达标工程防洪墙部分基本完成,中堂镇蕉利堤防达标工程动工建设,中堂、道滘、沙田、洪梅等镇启动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 【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2019年,东莞市出台《东莞市河涌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开展重污染河涌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全市完成污染河涌整治109条。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22条,基本实现消除黑臭,上报国家监管平台申请销号。全面展开整治市区新发现疑似黑臭水体24条。樟村国考断面上游47条重污染河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完成42条。全国人大督查的虎门德隆围涌流域范围截污管网和清淤工作全部完成,排污口整治完成43%;广济涌流域范围截污管网全部完成,排污口整治完成64%,清淤完成85%。中央环保督察的塘厦镇利是陂水完成整治。10条跨镇(街)污染河涌综合整治完成流域可研报告编制,并移交属地镇街(园区)实施。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2019年,东莞市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新发取水许可证9宗,延续取水许可证13宗,注销取水许可证3宗。下达137家市管取水户年度取水计划6.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54亿立方米。全市万元GDP用水量20.8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5.2立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11%、24.86%。印发实施《东莞市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东江北干流(东莞段)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方案》《东莞市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规定》。《东莞市地表水功能区划报告(修编)》形成报批稿,同水功能区规划职能一并移交市生态环境局。 【水土保持监管】2019年,东莞市推动水土保持地方立法,《东莞市水土保持条例(草案)》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三审审议,报请省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批。完成水利部下发的8个、省水利厅下发的63个疑似违规建设项目查处任务,全市79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扰动图斑的现场复核及768个图斑的信息完善。2018-2019年,全市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平方千米。 【水旱灾害防御】2019年,东莞市水务部门完成与应急部门三防指挥职能交接,专职统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编制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规则,开展防汛抗旱专项检查4次,举办防汛抗旱联合值班培训6期,组织全市民兵轻舟分队骨干集训、应急排涝设备(移动式抽水泵站)实操训练、防汛卫星电话和应急对讲终端培训、防汛物资调运训练以及工程抢险队应急抢险演练,完成年度训练任务的水上防洪救援队34支。市级防汛物资仓库新增防汛抢险物资约265万元,进行防汛物资调运24次。全年抵御强降雨等水旱灾害天气90次,启动市区内涝Ⅳ级应急响应2次,发布各类应急管理信息超6万多条,编制水情简报171期,对市属重点水利工程发出调度批复142次。 【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2019年,东莞市印发《东莞市整治侵占江河湖泊违法违规建设问题专项行动方案》,全市503个纳入省“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范围的河湖问题在全省率先全部销号。对全市669条河涌(1146段河段)两岸实施“清6米”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河段数1121段,占河段总数97.82%。是年,全市“清四乱”总数量位列全省第一,水利部到东莞调研“清四乱”的做法和成效,相关经验被《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 【河湖“五清”专项行动】2019年,东莞市开展“五清”(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涉河湖违法违建)专项行动,东莞市完成整治省认定(1516个)的入河排污口1266个,清理水面漂浮物9.55万吨,清淤疏浚河道49.95千米,清理河湖障碍物157宗,清理涉河湖违建340宗。 【华阳湖省级碧道试点建设】2019年,根据广东省万里碧道建设规划部署,麻涌镇华阳湖确定为省级万里碧道建设试点之一。建设试点范围包括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及麻涌河“一河两岸”(西环大桥—中心大桥)18.3千米碧道及周边3.62平方千米区域。建设内容包括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安全提升、景观与特色营造、游憩系统构建等5类17个具体项目,计划总投资2.48亿元,其中近期建设项目13个,投资1.01亿元。截至年底,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279.38万元,完成投资额72%。 【镇村河长年度述职评议】2019年,东莞市河长办制定印发《2019年东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基层河长年度述职评议工作方案》,随机抽选每个镇街(园区)各1名镇级河长和1名村级河长参加年度述职。述职评议工作由市河长办统筹组织实施,邀请市领导、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民间河长、媒体等若干代表组成述职评议工作组,按照明确参加人员、召开预备会议、评议前期准备、听取述职进行评议的程序,对基层河长年度履职工作情况进行客观、公正、透明的综合评定。述职评议结果,纳入单位河长制年度考核体系。是年,33个镇街(园区)65名基层河长首次述职,其中,塘厦镇镇级河长叶浩昌和道滘镇村级河长卢志明述职评议获优秀等级。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段)动工】2019年5月6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动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广东史上投资规模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范围最广的引调水工程,工程干线长113.2千米,设计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总投资353.99亿元,建设总工期60个月。其中东莞市境内长31.9千米,按比例分摊投资18.94亿元,建成后每年向东莞市供水3.3亿立方米。是年,完成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段主干线14块建设用地交付,并根据实际推进工程在莞交水点调整工作。 【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2019年,东莞市加快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完成省、市级党政领导担任河长的河流管理范围划定8条,全长282千米。 【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2019年,东莞市重新修订并印发《东莞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试行计划用水工作细则,加强取用水管理,明确对居民生活用水户实行定额用水管理,实施阶梯水价制度,对单位用水户实行计划用水,实施超定额、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启动编制全市重点行业用水定额,松山湖园区通过广东省县域节水型社会验收,全市建成省级节水型载体36家,通过省级节水型城市验收,获“广东省节水型城市”称号。 【海绵城市建设】2019年,东莞市编制印发《东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东莞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发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指引和工作台账。完成《东莞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办法》初稿编制。7个镇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中,松山湖高新区、谢岗镇完成印发实施镇级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滨海湾新区、常平镇新城中心区、沙田镇西太隆河流域、大朗镇中心区、清溪镇清溪水流域完成专项规划初稿编制。黄沙河流域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黄沙河东城段河道整治工程完成投资额99%。 【城市供水】2019年,东莞市印发《东莞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东莞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完成《东莞市供水安全保障规划》初稿编制。关停整合常平、企石、石碣、大朗等镇的村级水厂16座,截至年底,有市级水厂7座,镇级水厂40座,村级水厂27座。全市日供水能力723万立方米,全年供水总量16.04亿立方米,实际日供水439.55万立方米。是年,东莞市第二、四水厂取水口迁移工程动工建设,投入2.36亿元,更新改造供水管网544.7千米。向出厂水质不达标的水厂发出供水水质不合格通知书86份,比上年减少16份,发出供水水质整改通知书28份,比上年增加6份,对5家村级水厂进行罚款处罚。全市水厂出厂水水质综合合格率99.81%,高于国标4.81个百分点,管网漏损率下降至9.9%,达到国家、省管网漏损率控制目标要求。 【城市排水】2019年,东莞市完成《东莞市排水管理办法》修编,组织解决排水防涝问题专题调研,分四期开展全市城镇排水管渠维护质量检测,排查雨水检查井30.43万个,安装防坠网27.5万个,安装率90.37%。印发实施《易涝点备案销号工作指引》,完成包括东城街道红荔路、黄江镇江北路、常平镇木伦加油站等在内的易涝点整治20个。市区内涝整治应急三期南侧分流工程、鸿福西路市民艺术中心片区内涝整治工程完成前期工作并移交市城建局实施,截至年底,前者组织施工招标,后者完成40%工程量建设。12个市统筹实施易涝点整治工程和东莞西站站场片区内涝整治工程开展前期工作。 附:2019年东莞市水务局主要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局长:倪佳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