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料中心 - 水务年鉴
分享到:
  
2006年卷
2007-11-15 10:17:00 来源:本站

    【概况】2006年,是我市开展新一轮城乡水利防灾减工程建设的第一年。我市水利工作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保护利用两个重点,转变治水思路,创新治水理念,提升治水品位,水利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7月份和9月份,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战胜了台风“碧利斯”带来的50年一遇7.16特大暴雨所引发的洪涝灾害和9月份的7次暴雨。 
    【三防工作】2006年,东莞的天气总的来说比较异常,呈现出台风早、开汛早、降雨多、暴雨频繁等特点。开汛以来以暴雨为主的极端天气事件接连发生,共出现了31次(含局部性)暴雨,其中大暴雨以上的有14次。9月份共出现了7次(含局部性)暴雨,历史上不多见,板岭观测站9月雨量记录为507.7毫米,居历史第二多。今年的第一个台风珍珠(200601号)出现在5月中旬。7月中旬,台风“碧利斯”在福建省北部沿海登陆后减弱西行,遇西南季风,二者一起引起了我市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气。在这期间的短短20天时间内,连续三个热带气旋影响我市,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由于暴雨频繁,7月14日~18日期间,我市和东江流域均受连场大暴雨影寒溪水水位均超警戒水位。7月17日凌晨1时左右开始,寒溪水流域流经的常平镇、横沥镇、东坑镇和茶山镇沿线水位相继出现峰值。寒溪水河沿线全部创历史新高,其中常平为6.5米,横沥为6.19米,东坑为6.12米,茶山为5.87米,寒溪水这次出现的洪水为五十年一遇的洪水量级,是历史上最大的洪水之一。 
    面对台风暴雨带来的灾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紧急行动起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级领导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靠前指挥,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抗洪,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取得了抗洪抢险和救灾复产工作胜利。由于抗洪抢险和救灾复产工作成绩显著,市三防办和市气象局2个单位,刘伟全、卢少雄、何绍田、张顺全、徐庆林等5位同志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2006年,东莞市不断加大水利建设的力度,再次掀起了新一轮水利建设热潮。经第37次市委常委、副市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新一轮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共有220项,工程总投资概算为17.17亿元,其中市财政安排9.99亿元,镇(街)自筹7.18亿元。工程计划分两个年度实施,按计划,2006年度安排了136宗项目。从总体来说,工程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整体推进。与此同时,东莞基本完成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成为全省最早“销号”的市之一,并被省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评为2006年一等奖,名列第一名。至此,我市已连续三年被评为一等奖,连续两年蝉联第一名。 
    【面上工程和专项工程】我市从2002年开始决定投入6606万元分四个年度对全市79宗小型水库进行达标建设。后经市政府同意,小型水库达标建设新增工程81项,增加投资5692.5万元。为此,整个小型水库达标建设总投资达到1.23亿元,其中市投资4859.3万元,涉及87宗小型水库。截至2006年底,已完成82宗(其中已验收70宗),正在施工5宗,预计在明年汛期前可全面完成。在抓好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的同时,加强了2006年度89宗面上水利工程和水濂山水库排洪渠整治工程、芦村围达标工程、中堂镇的潢新围与下四马围工程、万江区五环路上下游段河堤达标及金丰围蹦口排站工程、石龙镇的石龙围达标建设工程等5宗专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其中潢新围与下四马围达标总长43公里,总投资2.79亿元,按 5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达标加固,自2005年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施。目前, 2005年已投标的斗朗段长1.9公里,现正紧张施工中;2006年计划实施堤长8.02公里,已投标的有5.15公里,学田-凤冲段、潢涌北闸-银洲纸厂段、三涌北堤段即将进入招标投标阶段。 
    【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东莞市以三防指挥系统核心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已完成综合数据库资料收集整编录入工作、三防指挥系统工程初步设计工作、配套土建工安装设计和三防会商指挥中心大屏幕投影系统安装工作,升级完善了省一期系统工程分发到我市部分计算机设备的安装调试,为下一步我市防办与省防办的信息连通作好准备。开展了重点水库的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已完成横岗水库、茅輋水库和松木山水库的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水濂山水库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正在施工中,将于明年初完成。开展了东引运河水闸群控系统建设的前期研究工作。 
    【水政水资源管理】2006年,东莞市水利系统深入开展了法制宣传工作,广泛进行了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开展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的专题宣传工作。特别是在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期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规模大、声势强、影响广的宣传宣讲活动。同时,举办了主题形势报告会、在电视、报纸播放、刊登公益宣传广告、节约用水倡议书等形式,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关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热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启动了“五五”普法工作,制定了《东莞市水利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在去年进行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对法律、法规赋予我局的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经市审改办三次审查,有关审批事项已由市政府第86号令予以公布。本次行政审批事项调整共确定水利局行政许可事项23项、非行政许可事项3项。同时,明确了工作职责,规范了行政许可流程和程序,制定了《东莞市水利局实施行政许可程序规定(试行)》,并按上级要求从12月1日起实行了政许可电子监察,确保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加大了水政执法力度,在不断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与管理,加大水政执法设备投入(投资150多万元新添置了一艘水政执法船),强化水行政执法指导的基础上,加大了执法力度,努力维护了东莞市正常的水事秩序。全年共查处水事案件69宗,其中现场纠正60宗,立案处理9宗,其中处理违法采砂船只9艘,共处罚款31.5万元。在加强水政执法的同时,强化了取水许可工作,2005年共予以行政许可25宗,新批准取水量为9360.7万立方米。开展了入河排污口调查工作,按省水利厅要求争取明年6月份完成。逐步开展了取水计量工作,镇属自来水公司除塘厦自来水公司和清溪自来水公司未实行取水计量抄表制度外,其它的镇属自来水公司已基本实行了取水计量月抄表工作制度,目前由水政监察支队对各镇属水厂进行逐月抄表。做好了东江、东引运河、主要饮用水库的水质监测工作,完成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上报、跟踪及处理工作。 
    【水利规费征收工作】2006年,全市共征收各项水利规费6.64亿元(其中堤围防护费6.36亿元,同比增长15%),比2005年增加0.97 亿元,增长14%,为我市水利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投入保障。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2006年,市水利局启动了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目前已完成了《东莞市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的编写修订工作,现正根据所征求到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即将上报市政府审查批准。完成了东江流域管理处和石马河流域管理处的组建工作,并完成了石马河沿途水利工程设施的调查工作,做好了接管及恢复河道管理的前期工作。 

    【节水用水工作】2006年,市编委正式下文在市水利局水资源规划科增挂“东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牌子。目前已初步拟定了《东莞市节约用水实施细则》,同时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在对全市节水水平现状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基础上,拟定了东莞市行业用水定额指标(初稿),为实施用水定额管理提供依据。这标志着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建立节约用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迈出了重要步伐。 
    【水资源战略研究工作及系列规划工作】2006年,全面开展东莞市水资源问题的战略研究,根据《东莞市水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研究任务书》组建了工作小组,目前已编制完成《东莞市水资源战略研究工作大纲》,今年先后开展了大量的调研、考察工作,完成了《东莞市水资源战略研究》总报告及四个专题报告的初稿。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供水水源保证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已完成。 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全部专题和总报告的编写工作,并通过了专家审查,目前正结合2005年的实际及“十一五”规划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修改,计划将于近期完成并上报,将为我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配置提供科学的依据。东莞市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从2005年10月开始,该规划工作成果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补充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相关管理规定措施。 
    【正式启动东江与水库联网水源工程】2006年,为提高全市供水的保证率和安全可靠性,充分利用我市境内现有的蓄水工程进行调蓄,建立“蓄、引、提、供”协调统一的水资源配置网络,2006年2月20召开的今年第7次市委常委、副市长联席会议已专题研究并原则同意开展江库联网水源工程。该工程总投资达22.39亿元,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工程建成后将为东莞市中部及沿海片区范围内的15个镇区供水,逐步完善我市优化的水资源配置和安全保障体系,增强我市水利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水资源支撑能力。根据市府办《关于东莞市东江和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规划方案问题的复函》(东府办复[2005]219号)及相关文件的精神,我局主要负责开展项目的规划及可行性研究和部分应急施工图的规划设计工作。截至目前,我局负责的各项工作进展基本顺利。已完成项目工程规划、可研及松木山水库~莲花山水库段输水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工作,并已将可研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分别上报省水利厅和省环保局审查。完成了对输水干线的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联网水库水源保护工程规划、可研等工作的采购招标工作。目前正在办理项目立项的相关手续。 (张林军) 

    附:2006年东莞市水利局领导名录: 
    局长:刘伟全 
    副局长:陈汝钦  陶 谨  张国麟  倪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