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水利概况] 东莞市地处珠江口东岸,境内96%的面积属东江流域,地形地貌多样,境内易受“风、洪、涝、潮、咸”的侵袭,根治水患,兴水之利、避水之害,历来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市已建成:中型水库7宗,小(一)型水库45宗,小(二)水库66宗,总库容3.84亿立方米;建成引水工程4宗,设计引水流量63立方米/秒;电力排灌装机4864台,装机容量783万千瓦;堤围108条,其中江堤78条,海堤30条, 堤围总长度达990.8公里,捍卫面积111.5万亩;河道水闸280座,其中,中型水闸32座,小(一)型水闸153座,小(二)型水闸95座。 [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 自2006年东莞市启动了新一轮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以来,市定的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项目435宗,总投资达35.5亿元。2008年, 市水利部门以抓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步伐。截至12月底,首批207宗防灾减灾项目相关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完成招投标204.7 宗、开工202.7 宗、完工116.7宗、验收66.2宗。第一批158宗补充申报项目完成勘探测量154宗、方案设计审查137宗、施工图设计131宗、财审100宗、招投标78.8 宗、开工78.8宗、完工45宗、验收16.2宗。第二批70宗补充申报项目,完成勘探测量36.5宗、方案设计审查13宗、施工图设计12宗、财审10宗、招投标10宗、开工10宗、完工2宗、验收1宗。 [冬修水利]07年冬以来,全市各镇街和市属水利工程单位以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为重点,大规模开展了冬修水利建设。据初步统计,2008年度全市冬修水利共完成面上水利工程207宗,投入资金10.9亿元,全市共完成土方4521万立方米、石方373.94万立米、混凝土669622万立方米,加固维修江堤167.04公里,加固维修海堤167.04公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7座,疏通河道59.2公里,加固闸窦21座,改善治涝面积15.15万亩,改善治涝面积3.83万亩。 [三防工作] 2008年,对东莞市有影响的热带气旋有“浣熊”、“风神”、“北冕”、“鹦鹉”、“黑格比”。其中受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影响,东莞市出现了超200年一遇的风暴潮,沿海各镇水位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6月份,东莞市先后经历了“6·13”和“6·25”两场暴雨洪水过程。在抗御风暴潮和暴雨洪水过程中,市领导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并安抚受灾群众和企业。市、镇两级三防部门切实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注视汛情变化和灾害成因的特点,并根据情况变化,果断采取措施应对。在2008年防汛抢险工作中,市防汛仓库调共拨土工布12卷、编织袋12.6万只、钢筋笼210个、救生衣60件、雨衣40件、冲锋舟和橡皮艇各2艘,有力支持了各镇街的抢险救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三防工作经受了重大的考验,也取得了“ 无水库垮坝、无大堤围溃堤、无群死群伤 ”的重大胜利,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捍卫了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重大胜利。 [水利信息化建设]08年底,东莞市三防指挥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分中心会商系统已经通过初步验收。水准点测量工程及报告成果编制、东莞市三防指挥系统水利基础信息代码规则及决策支持系统综合数据库资料收集整编录入建设提交项目成果。信息采集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完成设备安装并通过初步验收。三防综合数据库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专业应用系统建设项目防洪态势图开发及东莞大堤、东引运河、寒溪水三维仿真系统;专业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城区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东江三角洲、寒溪水洪水预报计算模型与预警系统开发建设项目已经提交了《用户需求说明书》和《概要设计说明书》等。东莞市三防指挥系统工程配套土建工程已完成40个点的建设工作。 [水政水资源管理] 2008年,东莞市水利系统进一步加大了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多形式、全方位开展了“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3月21日,邀请资深水利专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刘树坤教授,在行政办事中心主楼一楼会议厅举办了一场题为“中国水利的反思和出路”专题报告会。进一步加大了执法力度,全年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57 宗,其中现场纠正47宗,立案处理10宗(违法采砂案7宗、非法取水案1宗、其他案件2宗),共处罚金额16万元;查处违章取水4个单位,整改或封井16口;签发停违通知书32 份。不断加强取水许可管理,08年共受理申请6件,予以行政许可5宗,不予行政许可的1宗,更换到期《取水许可证》93套。继续开展全市取水户普查工作。完成32镇(街)共402户取水户的资料信息采集,至此已全面完成全市取水户基本情况的普查,为建立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支撑。加大了规费征收力度,2008年征收水利规费84016万元,其中堤围防护费81246万元,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9.78%和6.67%。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国务院和省有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要求,结合东莞市实际,积极稳妥地开展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市属水管单位的体制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已于2008年7月顺利通过省验收组验收。“双费”(人员经费、年维修养护费)和“双定”(单位定性、人员定编)工作已经得到落实。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2008年市财政安排水库移民专项资金600万元,有针对性地逐步解决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解决黄江镇星光村、大岭山镇下连平村下高田村民小组等22条移民村(组),道路、挡土墙、村内排污等突出问题,逐步改善移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移民村投资环境,有效推进移民安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在各有关镇(街)积极配合下,按照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组织编制了《东莞市2008年度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计划报告》,并上报市政府审定和省有关部门审批,相关项目计划将于2009年全面组织实施。 [水资源综合规划]按照国家、省对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统一部署和要求,2003年2月东莞市正式启动东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努力,包括《东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总报告和十二个专题报告,于2008年6月通过省水利厅的审查,并于2008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规划成果是东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保护、节约与管理的基本依据,对指导东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开展城市供水规划等专业规划奠定了基础。 [节水型社会建设]针对东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要求,组织编制了《东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工作大纲》和《东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纲》。现已完成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的申报工作,已获批准,这标志着东莞市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的全面启动。 [内河涌综合整治]根据《东莞市运河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任务分工,市水利局制定了《关于运河综合整治清淤、活源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东莞市运河综合整治清淤、活源工作专项工作小组”,紧抓各项工作落实。东引运河及寒溪水流域、石马河流域、挂影洲中心涌开展综合整治规划、清淤和活源工作已正式启动,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自东莞市于2006年启动东江与水库联网水源工程建设以来,工程建设进展一直较为顺利。作为应急工程的松木山水库至莲花山水库段已于2006年12月底开工,预计2009年建成,届时将缓解长安、虎门两镇较为严重的缺水问题。作为联网水源工程骨干工程,东江至松木山水库的输水干线工程目前已完成该段工程的招标图,东江抽水泵站已开工,正在开展设备采购及施工招标工作; 在水源保护方面,已完成水源保护规划和水库清淤可研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全省解放思想学习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水利局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对东莞市水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矛盾与难题进行了全面客观的科学分析与评估,基本找准了影响和制约东莞水利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五个坚持”的思路和建立“四大体系”的对策。“五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治水,坚持统筹兼顾,坚持节约和保护,坚持与时俱进;“四个体系”:人水协调的防洪减灾保安全体系、高质和谐的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体系、优化配置的水资源安全供给体系、统一高效的水利管理体系。
附:2008年东莞市水利局领导名录 局 长:刘伟全 副局长:陈汝钦 陶 谨 张国麟 倪佳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