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料中心 - 水务年鉴
分享到:
  
2010年卷
2011-05-24 11:38:00 来源:本站
    [部门概况]东莞市水务局是东莞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水行政职能部门,除承担原水利局的全部职能外,市城市管理局供水、用水、节水、排水管理的职责,以及市环境保护局污水处理的职责整合划入市水务局。市水务局内设12个科室,同时,市防汛防旱防风办公室、市水库移民办公室挂靠市水务局。除原直属市水利局管理的事业单位成建制划归市水务局管理外,市污水治理中心、市水质监测中心、东江水务有限公司、市区污水处理厂和樟村水质净化厂划归市水务局管理。 
    [水利设施建设]在水库建设方面,全市已建成:中型水库7宗,小(一)型水库45宗,小(二)水库66宗,总库容3.84亿立方米。经过历时五年共三批次的全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总投资34亿元,共395宗),目前共建成排涝工程85宗,水闸工程86宗,加固海堤212.33公里,江堤312.97公里;增加排灌装机194台,新增装机容量7.4万千瓦,改善灌溉面积14.74万亩,整治内涝面积为400万亩,加固后的江堤达到五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其中东莞大堤达到一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加固后的海堤达到五十年一遇的防御标准。 
    [供水设施建设]全市供水企业107家,水厂124座,总供水能力超过700万吨/日,供水企业隶属于市、镇、村三级管理,供水系统由市属集中供水、镇街供水与农村供水三大子系统组成。其中市东江水务有限公司所属的5座水厂供水能力达303万吨/日,服务范围包括市区、长安等23个镇街;镇属供水企业31家,水厂44座,供水能力361万吨/日;村级供水企业75家,水厂75座。2010年全市供水总量达16.56亿立方米。 
    [排水设施建设] 市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市区范围先后完成莞城二中排涝泵站、市区道路下水道清淤等工程建设,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实施市区内涝整治应急工程,先后完成东莞大道蛤地路口、环城路莞樟隧道、南城雀巢片区等共15个内涝点的整治,新建排水管道、箱涵共约3800米,并建成松山湖大道东部快速、莞城市桥河及东城下桥河等排涝泵站,应急一、二期工程概算总投资超1.7亿元。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34家污水处理厂BOT项目已全部建成,其中投入运营的项目有33家,总处理能力199.5万吨/日,2010年污水处理率达77.3%,共处理污水超过6.31亿吨,年削减COD超过9万吨;全市35项截污主干管工程总里程867.96公里,已基本建成项目24项,累计完成管道里程764公里,占总里程的88%,34座中途提升泵站,完成泵站主体工程29座;21项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工程中,已完成10项。 
    [三防工作] 2010年台风没有在我市或周边登陆,没有直接影响我市,江河水情相对平稳,未出现流域性大洪水,年累计降雨量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偏多,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局部地区短历时降雨量大,部分地区突破历史记录,短历时强降雨造成我市局部城市内涝。今年我市灾情的主要特点是成灾速度快,持续时间与降雨时间基本一致,受灾损失大。对我市造成较大影响的是“5•7”暴雨,全年共有19个镇街受灾,受灾人口2.72万人,倒塌房屋15间,因灾失踪人口1人,直接经济总损失2.79亿元。在2010年的三防工作中,各有关部门和镇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精心调度,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2010年,共启动防风应急Ⅳ级响应一次,派出督导组三次。 
    [十件实事涉水工程建设] 2010市政府十件实事中,由市水务局作为责任单位有三件,分别是:改造农村老化水管、整治市区内涝和推进运河整治。一年来,市水务局狠抓落实,已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具体是:老化水管改造提前完成。全市欠发达村老化水管改造工程,涉及18个镇街和75个欠发达村,实际投入1.2亿元,完成工程量1290千米,于2010年9月份全面完工。市区内涝整治工程如期完成。市区内涝整治工程包含南城街道雀巢片区、莞城街道市桥河系统、东城街道下桥河系统内涝整治工程三个项目。由市水务局负责项目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分别由南城、莞城及东城街道办负责实施。至2010年12月底,三个项目已全部完成。运河整治应急工程基本完成。至2010年12月底,塘板水闸扩建工程和樟村水闸扩建工程已完工。合埔市陂—梅塘水汇入口段堤防建设及扩河工程因受前期征地拆迁等难题影响,造成进度滞后,在小梅副市长多次督导的推动下,相关难点问题已基本得到化解。目前,项目主体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可满足行洪要求。
    [水政水资源管理]2010年,全市水务系统多形式、全方位开展了水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加大了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了规费的征收和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水事秩序。全年共查处水事违法行为22宗,其中立案查处3宗,共处罚款8万元。2010年征收水利规费102597万元,其中堤围防护费99984万元。加强了重要水库的水质监测工作,定期对东江和10个主要水源水库进行常规水质监测。加强取用水管理,组织开展全市水资源分配工作,《东莞市水资源分配方案(第一稿)》已完成,《东莞市用水定额》及管理办法也正在编制中。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东莞市2009年度后期扶持项目计划已于2009年11月获上级部门批复。移民房屋改造项目计划正在逐步进行,其他基础项目设施已完成50%,剩余部分项目正在抓紧实施。我市2010年水库移民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业经2010年1月20日召开的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现正抓紧组织实施,其中已完成项目7宗,正在组织实施项目10宗,计划争取在2011年上半年全面完成。 
    [水利规划工作] 2010年,除做好运河综合整治和东江与水库联网水源等工程的前期规划设计工作外,完成了东莞市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为更好指导全市水利工程建设,积极组织各镇街开展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全年共审查通过6宗规划,并组织召开10宗规划的专家评审会。已基本完成《全市主要水库水资源优化调度规划》编制工作,《东莞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总报告及三个子专题已完成初稿。
    [节水型社会建设]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相关工作要求,我市以“开源、节流、治污”为指导,通过加强规划、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改造、加大水污染治理等措施,全面启动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至2010年底,《东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并经市政府审核同意,于2010年9月份得到省水利厅的批复。通过开展各类节水型社会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宣传我市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及节水基本知识,积极引导各镇街、单位进行节水型器具、节水设施改造,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 
    [内河涌综合整治] 全面加快了完成东引运河、寒溪水流域,石马河流域,挂影洲中心涌流域三个流域综合整治规划设计收尾工作。挂影洲中心涌流域干流河道整治规划及实施计划已上报市政府;石马河流域支流规划及干流水系规划、现状调查报告和综合整治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各项工程前期设计工作正按实施计划推进,东引运河清淤疏浚工程(职教城段)方案报批及施工图设计工作已完成。 
    [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 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充分利用现有境内蓄水工程,通过工程措施将东江与水库衔接、境内水库联网,形成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的多水源供水格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至2010年底,联网水源一期工程的土建部分已完成过半,预计2011年底前全面完工,计划2012年启动联网水源二期工程建设。 


附:2010年东莞市水务局领导名录 
局  长:刘伟全 
副局长:陶  谨  张国麟  倪佳翔  凌荣长  邓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