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卷
|
2010-08-06 11:39:00 来源:本站
|
[东莞水利概况] 东莞市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北濒东江,西临狮子洋,境内96% 的面积属东江流域,地形地貌多样,境内易受“风、洪、涝、潮、咸”的侵袭,根治水患,兴水之利、避水之害,历来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市已建成:中型水库7宗,小(一)型水库46宗,小(二)水库64宗,总库容3.96亿立方米;建成引水工程4宗,设计引水流量63立方米/秒;电力排灌装机548台,装机容量11.11万千瓦;堤围108条,其中江堤78条,海堤30条, 堤围总长度达990.8公里,捍卫面积111.5万亩;河道水闸280座,其中,中型水闸32座,小(一)型水闸153座,小(二)型水闸95座。
[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 2006年以来,东莞市分三批次启动了全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三批项目共435宗,实际实施413宗,总投资达35.5亿元。2009年以来, 市水利部门以抓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步伐。截止12月底,首批205宗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共完工183宗、在建22宗,分别占工程总数的90%和10%;第一批138宗补充申报项目共完工91宗、在建30宗,分别占工程总数的66%和22%;第二批70宗补充申报项目已完工13宗,正在施工18宗。
[专项工程建设]小型水库达标建设所涉及的87宗小型水库,由于樟木头簕竹排水库涵头塔式开关工程由于供水关系无法实施被取消,实际实施86宗,总投资约1.23亿元,其中市投资4859.3万元。目前这86宗工程已全部完成,已验收80宗,其余6宗工程正在进行档案整理,准备验收。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市无蚁害达标任务,现已通过省水利厅验收的无蚁害堤坝达标工程有13宗、通过市验收的工程有105宗,另有3宗工程正在抓紧施工中,其余21宗工程由于石坝、坝面倒混凝土或坝后填平等种种原因,现阶段不列入无蚁害堤坝达标计划。列入达标计划中的工程预计到今年底可全部完成达标工作,从而使我市成为全省率先全面实现无蚁害堤坝达标市。
[三防工作] 2009年,我市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天气震荡明显,干旱时间长,雷电强度大,台风影响密。2009年对我市有影响的热带气旋有 “浪卡”、“莫拉菲”、“天鹅”、“巨爵”,比多年平均值偏多。在2009年的三防工作中,各有关部门和镇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精心调度,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2009年,我市启动防风应急Ⅱ级响应1次,启动防风应急Ⅲ级响应2次,启动防风应急Ⅳ级响应3次。2009年我市市级防汛仓库补充了30吨防汛钢管、510个钢筋笼,截至年底,全市储备防汛物资有:杉桩3.5万根,编织袋178万个,各类石料14.5万立方米,沙料13.5万立方米,防汛救生快艇57艘,橡皮艇63艘。为应对东江枯水形势突出,确保全市供水安全,我市未雨绸缪,采取有效措施,提早做好应对枯水期的各项抗旱准备工作,统计到12月底,我市日均取水量428.2万吨,日均供水量415.3万吨,取水量和供水量大致正常,基本满足了全市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水利信息化建设] 以三防指挥系统核心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2009年底,共计集中采购17个分项目,分散采购5个分项目。远程视频会议建设项目目前全部完成,并在今年4月通过了初步验收,10月通过最终验收工作。三防综合数据库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专业应用系统建设项目;东江三角洲、寒溪水洪水预报计算模型与预警系统开发建设项目完成了用户需求和概要设计工作,软件功能基本完善,集成工作正在进行;下一步将进行软件的集成联调、交付和初步验收工作。水利基础信息代码规则及决策支持系统综合数据库资料收集整编录入建设项目进行成果交付及验收工作。遥感影像数据采集及加工项目进行成果的交付与初步验收工作。信息采集系统基本完成除城区内涝点以外站点(水位、盐度、流量、蒸发)的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已报数据的比测工作正在进行中。配套土建安装工程完成了全部水库站点的基础工程建设,河道、凉亭、站点装修、清淤工作仍在进行中。
[水政水资源管理] 2009年,全市水利系统多形式、全方位开展了水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加大了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了规费的征收和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水事秩序。全年共查处水事违法行为68宗,其中立案查处8宗,共处罚款14万元。2009年征收水利规费81301万元,其中堤围防护费77892万元。按照取水许可证发放前的取水设施验收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受理取水许可申请2宗,予以行政许可2宗,更换到期《取水许可证》116套。《东莞市水资源分配方案》的政府采购工作已完成,方案编制工作正式开展,现正面向全市各镇街开展基础数据收集工作。
[水务一体化改革] 2009年11月16日,东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了《东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东机编〔2009〕116号),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按照“大部制”改革的原则,东莞市组建市水务局,将市水利局的职责,市城市管理局供水、用水、节水、排水管理的职责,以及市环境保护局污水处理的职责整合划入市水务局,不再保留市水利局。全市水务一体化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东莞市水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已上报待批。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根据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抓紧编制2009年度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计划和省结余资金计划。各镇街的项目计划经市移民办审核后,已报省主管部门评审。我市2008年度后期扶持项目计划,已于2008年11月得到了上级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主管部门的批准,现已实施。目前,房屋改造项目计划已经完成,其他基础项目设施已完成80%,剩余部分项目正在抓紧实施。我市水库移民项目计划业经2009年1月14日召开的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正抓紧组织实施,部分项目已按基建程序组织实施。
[水利规划工作] 除做好运河综合整治和东江与水库联网水源等工程的前期规划设计工作外,还及时开展了东莞市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并组织设计单位编制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的编制工作。为提高全市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推动各镇街开展了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工作,截至年底,已批复2个镇街的防洪排涝规划,并组织召开了13个镇街的防洪排涝规划的专家评审会。启动了水利“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已完成《东莞市“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编制。
[节水型社会建设] 2008年11月,经水利部和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批准,东莞市被列为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相关工作要求,我市以“开源、节流、治污”为指导,通过加强规划、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改造、加大水污染治理等措施,大力推进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东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已完成并通过省水利厅审查,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
[内河涌综合整治] 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扩投资保增长的决策部署,并抢抓这一难得的机遇,市水利局提出了要以干字当头,以快为先的工作思路,并在2009年9月份正式成立东引运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全力推动该项目的建设进度。 截至2009年底,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东引运河、寒溪水流域综合整治《干流防洪规划》及近期实施计划,已获市政府正式批准,各项应急工程也正抓紧实施,清淤示范工程的前期工作也基本完成,东引运河路堤及景观工程B段已动工, A、C段方案设计工作正有序开展。
[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 市水利局主要负责联网水源工程、联网水源保护工程的前期规划、论证、咨询及立项协调工作。水库联网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已获省水利厅批复,松木山水库水源保护区划工作已完成并得到市政府批复,完成了联网水库(东线)清淤及淤泥处置工程可研工作,开展了联网水库(西线)水源保护规划可研工作,其中同沙、水濂山、横岗、白坑四座水库的水源保护规划报告已通过专家审查,已完成沙角取水泵站、泰岗圩加压泵站所有管路的土建、金属结构、管材的招标图设计工作,泵站土建工程已开工建设,并完成水泵设备的采购工作。
附:2009年东莞市水利局领导名录
局 长:刘伟全
副局长:陶 谨 张国麟 倪佳翔 凌荣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