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料中心 - 水资源公报
分享到:
  
2001年水资源公报
2007-11-15 11:07:00 来源:本站
    2001年我市水利修建投入3.14亿元,完成土石方501万立方米;加固江堤52.8公里,海堤92.6公里,加固水库18座,改善灌溉面积4.793亩,增加治涝装机22台共3575千瓦,新建和加固涵闸153座,疏通河道99.4公里。 
    2001年全市常住人口153.89万人,比上年增加1.28万人,外来暂住人口457.82万人,全市工业总产值130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45%,国内生产总值578.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 
    2001年我市降雨属偏丰年份,全年市内平均降雨量1942.4mm,其中东江区降雨量2022.2mm,珠江三角洲区降雨量1900.1mm,全年东江区降雨量大于珠江三角洲。2001年降雨总量47.8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2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7.0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7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7.35亿立方)。2001年全市供水量14.5亿立方米,供用水量基本平衡。 
    东莞市大小水库133座,其中中型水库7座,小<一>型水库38座,小<二>型水库88座,总库容3.9亿立方米,控制集雨面积573.3平方公里。 
2001年全市各类供水工程实际供水量14.50亿立方米,其中水库供水2.38亿立方米,占16.4%;引水工程供水2.93亿立方米,占20.2%;提水工程供水9.12亿立方米,占62.9%;地下水供水650万立方米,占0.5%。供水量组成为地表水源供水14.44亿立方米,占99.5%;地下水源供水0.065亿立方米,占0.5%。 
    2001年全市总用水量14.50亿立方米,其中农村生活用水1.13亿立方米,占7.8%;城镇生活用水4.23亿立方米,占29.2%;工业用水4.83亿立方米,占33.3%;农业用水4.31亿立方米,占29.7%。 
2001年全市总耗水量4.41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31.8%,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为2.13亿立方米,耗水率46.5%;工业耗水量0.80亿立方米,工业耗水率为20.8%;城镇生活耗水量0.85亿立方米,耗水率20.0%;农村生活耗水量0.25亿立方米,耗水率22.0%。 
    全市主要依赖东江水作为饮用水源,有23个镇区饮用东江水。2001年通过东江供水达7.34亿立方米;有8个镇区依赖东深供水工程供水,2001年供水量达1.41亿立方米。另外10镇饮用水库水源或调节其它水源供水,2001年供水量达1.44亿立方米。(以上不包括农业用水) 
    2001年全市年终持有实施监督的取水许可证数量454套,批准取水量为7.8亿立方米,其中自来水厂276套,工业自备水厂128套,地下取水78套, 2001年度新批取水户2户,因管网覆盖取消取水户41户,增加许可取水水量6832万立方米。 
    根据2001年水质监测资料,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评价,全市东江河段包括北干流南支流及东引运河,分枯水期和丰水期进行评价,全市主要江河水质状况如下: 
    1、企石黄大仙河段:由于东江干流径流量大,纳污能力强,水质总体良好,整个河段丰水和枯水期基本不受上游影响,水质达Ⅱ类标准。 
    2、石龙河段水质:石龙南、北河段和黄大仙河段基本一致,达Ⅱ类标准。枯水期水质优于丰水期水质。 
    3、樟村大王洲河段:水质较好,达Ⅱ类标准,可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枯水期水质优于丰水期水质。 
    4、麻涌大步河段:主要受到来自城镇居民的大量生活废水和农业的化肥、农药等面污染源影响,水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水质为Ⅲ类。 
    5、沙田泗盛河段:水质严重污染,污染物主要为溶解氧BOD5、总磷、氨氮、亚氮、氯化物。水质劣于Ⅳ类。 
    6、东莞运河博厦段:枯水期水质污染十分严重,河水发臭发黑,溶解氧为0,水体已失去自净功能,各种参数严重超标,水质超Ⅴ类。 
    2001年全市废污水排放总量为9.84亿立方米,达标排放率为82%,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82亿立方米,占总排放量61.2%。